(石家庄日报 首席记者 李云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老师与学生们紧紧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师生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01 最暖心的信息
(日报记者 杨惠玲)拨通石家庄二中王桂平老师的电话,接听的是她的爱人、同为二中老师的谢伟亮,他满含歉意地告诉记者,王老师正在哄二宝睡觉。于是,采访的话题就从孩子身上开始:疫情期间,担任高三地理老师的王桂平,晚上一边用手机给孩子放着故事,一边用另一部手机回复着学生的问题……
王桂平老师(右)与谢伟亮老师(左)合影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作为高三毕业班的老师,王桂平和其他老师一起,按着学校的部署,有序应对,正月初六就让学生们看到了录播的课程。录播课程跟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完全不同,30分钟的课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和录制,最多的一次,她录了四次才满意:“我们要确保知识的准确和严谨,保证孩子们的听课效果。”
不管是在录播课程期间,还是学生返校复课之后,老师有了更多陪伴学生的时间。“我们体谅孩子们的辛苦,他们也变得跟老师更亲近,很多话都愿意跟我们说。”高考结束,一名同学给她寄来一个地球仪,“爱是相互的,我们的陪伴和用心,也换来了孩子们回馈的真情。”
谢伟亮是一名物理老师,多年担任班主任。疫情期间,他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每周还要利用班会时间正确引导学生、纾解学生的不适。“学生们在家学习难免会懈怠,家长们也多有焦虑情绪,我就会跟他们利用视频聊天,给他们加油鼓劲。”谢伟亮说,他还会单独跟学生见面谈心,帮助他们克服惰性。
一位家长向他反映孩子学不进去,亲子关系紧张,谢伟亮就到他家楼下分别与学生和家长谈心,并分别提出了要求。这位学生每天给他汇报学习反思和计划,他也每天回复并及时鼓励。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三个月,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谢伟亮说,疫情期间,一条条信息,将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成为他们最暖心的回忆。
02 特别的爱更闪耀
(日报记者 李莉雅)这个九月,刘国洋送走了毕业班,迎来了新一批的学生。
他是石家庄二中语文老师,今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让他和毕业班的学生们经历了最特殊的一段时间,现在回忆起来依旧难忘。
刘国洋老师辅导学生
当时正值寒假,学生们放假回家,刘国洋也满怀期待准备迎接家庭的新生命。疫情的突袭,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为了应对疫情,刘国洋顾不上照顾临近预产期的妻子,及时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每天6点,他的手机就会准时响起,消息提醒声音一个接一个,这是学生们的起床打卡时间;吃过早饭,他就开始认真备课;9时,他在电脑前给学生们上网课;下午到晚上,是他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凌晨1点多,他还拿着手机回复家长的信息……
刘国洋一边通过晓黑板打卡、微信、电话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情况,还一边思考着如何激发高三学子在疫情中成长。他为学生们设立了“延迟满足”的线上主题班会,引导大家关注社会、珍惜生命、反思自己。
2月22日,妻子生产了,他虽然在医院陪床,却依旧坚持给学生们上网课。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他在楼道里备课、上课,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家人开玩笑地说:“咱们家孩子以后肯定学习好,因为他一出生就天天上网课。”
有他在,一百多名学生每天的动向都记录在册;有他在,学生们宅家按时学习、锻炼;有他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优先开展……他以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付出着。
大爱无声,师德无痕。特殊时期,老师们特别的爱格外闪耀。同学们说,虽然最后一个学期没有办法回到学校上课,可是网络牵起了难忘的师生情,网络的这一端,老师们谆谆教诲,网络的那一端他们认真听讲,疫情隔不断知识的传播。
刘国洋说,这个教师节,学生们都走进了大学校园,他们没有忘记老师,有的给他发来祝福信息,有的特意到学校看望他,这让他十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