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中南校区 石门校区 石家庄二中西校区 润德校区 雄安校区 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石家庄二中校友录 防范非法集资
石家庄二中 微博
我校潘幸泉同学再出新作《渡钟》
发布时间:2020-09-27 10:12:59 点击次数:13065

 

《渡钟》是我校潘幸泉同学的第四本个人作品集,书中除了初中阶段的几篇代表作外,大多是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的作品。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程雪莉作序,著名漫画家嘎子陈设计插图,河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书中有作者在央视的少年思想脱口秀、北京人民大会堂里致全国少年作家的倡议书、江苏泰州溱湖畔荣获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后的获奖感言、学校操场上的学生会主席就职演说,也有做公益的动人瞬间善良就像蒲公英、街上流行红马甲,还有极具画面冲击力的大桥小城、大街小巷、大湖小镇,更有作者热恋着的一条无所谓的街道、天桥……

书名取为《渡钟》,字面理解可以译为“渡过时间的河”,书中记录的是我在时间河流中撑桨漂流的每一个日子。这些日子是缤纷的也是灰败的,是冷静的也是赤诚的,是平凡的也是特别的。我爱着这些日子,正如我爱着每一个可爱的人,梦想着人人都能对这个世界再多一点儿善意。希望您看到我的文章后能有一丝触动,因而更加爱慕这个世界!

---幸泉

作者简介

潘幸泉,女,石家庄二中高三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学联27大代表,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石家庄二中学生会主席、广播站站长、煮爱坊校园志愿服务队队长。

◆蝉联四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总决赛一等奖;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

◆北大培文之星·北大培文杯全国创意写作总决赛二等奖;

◆文心雕龙杯全国十佳校园小作家·现场总决赛一等奖;

◆众志成城战疫情全国校园文学主题征文大赛一等奖;

◆语文周报杯校园文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之星冠军;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最高人气奖;

◆河青杯优秀作文展第一名;

◆首届贾大山文学新人奖;

◆河北省第七次作代会代表;

◆《中国好诗》优秀网络诗人;

◆中国少年作家班签约作家,现已出版多部个人专集、合集,在报刊发文200余篇。

因品学兼优、多才多艺、酷爱写作、热心公益,被评为省会榜样雷锋、河北省美德少年、河北最美公益人物、河北省首批新时代好少年,获教育部宋庆龄奖学金,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十佳标兵”。

书中插图《大湖·小镇》,由著名漫画家嘎子陈创作

书中插图《天桥》,由著名漫画家嘎子陈创作

用爱,渡过时间的河(代序)

程雪莉

未识其人,先见其妈。认识潘幸泉小同学是这样的,几年前的一日,一位好朋友来电说,发现有一位校园小作家,要介绍给我,当时我们《太行文学》杂志开辟有“菁菁校园”栏目,和许多校园多有联系,经常有人荐稿,并没有多加在意。

朋友将“柳老师”微信名片推荐给我,我们熟络之后,接下来就“认识”了一个“明靓”的少年,方寸手机荧屏间,流淌着幸泉的文字,亦有演讲、得奖、拉手风琴、做公益的照片。

不觉之中,昂扬、活泼、端庄的“茁壮小荷”幸泉,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石家庄文学家园里,幸泉以热情、勇气、执着,节奏明快,神态爽利,心态宽雍大气,刷新着我们的认知,成长之迅速,令人惊诧。

幸泉作为一名高二学生,写过10万字的长篇、4万字的中篇,已在报刊发文200余篇,独立或合集出版著作数本,小小少年,可谓果实累累。

她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也可谓数不胜数:摘得第17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第一名;入选北大培文之星;蝉联四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一等奖;荣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语文周报杯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最高人气奖;被评为河北省首批新时代好少年、河北最美公益人物、省会榜样雷锋,团中央授予她“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称号,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宋庆龄奖学金。

她还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是河北省作协会员,去年召开的河北省第七次作代会,石家庄市代表团这位16岁的小代表,成为作代会上一颗闪亮小星,引发诸多媒体关注。

众所周知,幸泉就读的石家庄二中,优秀生云集,学习繁忙,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压力就已经够大的了。幸泉除了上课学习功课,业余搞文学创作,还担任着几家报刊的校园记者、“煮爱坊”校园志愿服务队队长、学校广播站站长等公益职务。特别是前不久,她当选了石家庄二中学生会主席。

这个女孩子该是多忙啊,让人不可思议。

我曾经心疼而好奇地问柳老师,幸泉是如何能处理好这一切的?妈妈自豪地“数家珍”:幸泉让她很省心,都是自己管理时间,主动完成学校作业后写作。

仅仅高中一年半来,幸泉在各级媒体发文学类、新闻类文章六万余字;在央视节目《中国少年说》展示少年思想,接受《大手牵小手》主持人绿泡泡专访,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石家庄市青创会”上发言,在“纪念《当代人》创刊7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学校国旗下演讲5次,其他专题演讲8次;为学校运动会和联欢会撰写邀请函、策划书、主持词;为学生会策划编导贺岁剧,在广播站开办和主持“群星访谈”“谈天扯地”“歌剧声色”栏目。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幸泉开设了“匿名提问箱”,利用课余时间帮同学排忧解难,疏解压力,同时锻炼自己直面问题、深入思考、全面审视、理性解答的能力。目前已解答了近200人的提问,文本超五万字……

听着这些,我觉得,用“校园小作家”来定义幸泉是否太窄了?

但是,幸泉最钟情的依然是文学。她说,“文学是有生命的。它需要营养,我们就以阅读和生活来丰盈;它需要睡眠,我们会时常沉淀心灵;它需要穿戴,我们以惊艳的行文让它赏心悦目;它需要出行,我们又将自己的智慧塞满它的行囊,还教会它如何与世界相处。文学的生命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我们的生命走向精彩……以真情为本创造出浩瀚的文学宇宙,于我们而言,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幸福的事情。”

文学是有趣,是幸福的,那么她笔下的文字一定是活泼精彩的。拿出本书中之文例举,《善良就像蒲公英》,写她和妈妈中秋节去石家庄市少儿保护教育中心做公益的历程。

“妈妈上街买好了礼物,抑制不住的兴奋浮现在微微泛红的面颊上:‘那些商店老板听说我要做公益,这些东西全没收钱!还是好人多啊!’”不但如此,路上,出租车司机车竟然给免单,还说要带着爱人一起过来。“看吧,善良就像蒲公英。妈妈把她心中的那朵蒲公英轻轻一吹,它立刻就在别人的心中落地生根了。”

“到达少保中心时天色尚早,月亮还懒懒地没有接替太阳的班。妈妈灵机一动,叫大家搬上小凳子坐在操场上围成一圈,我立刻上去给大家分发美食:小沙果、小黄梨、小金桔、奶糖、薯片 ……妈妈面带笑容,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一会儿又帮他们打开食品包装。我也受到了感染,手拉手和他们亲近起来,我想起来了妈妈说过的话:‘今晚我们要做他们的亲人陪伴他们,我做中秋夜里的妈妈,你做中秋夜里的姐姐。’我先当中秋姐姐,给大家吹奏葫芦丝,一曲接一曲:《军港之夜》《康定情歌》《友谊地久天长》《荷塘月色》……”

文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着欢腾的操场,蒲公英已经吹开,原以为用这一帧温馨画面落笔了。她笔锋一转,“不久,月亮终于攀上了天际。很大,很圆,很亮。柔和的月光挤过参天白杨,牵扯着太阳给予月亮的爱,照进操场上,照进孩子们的心里。大家一下子没了唱歌的兴致,都站起来,静静地仰望着那盘月亮……”

如果你细细地读到这里,静静地进入那个操场,你会落泪的。“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遥望明月的眸子里,“一颗颗小草”叶尖上是否有秋夜里冰凉的露珠?

散文以真实为生命。幸泉没有回避“凉”的现实,是用蒲公英的暖,去包容现实,用温柔的爱心,去拥抱那些柔弱的小草,没有一丝犹豫和抱怨。这是她的文字动人的地方。

《庄本》可以称之是一篇文化散文,幸泉说,这篇是截止到目前她最喜欢的一篇。读了此文,你会觉得,这个中学生的落笔竟是如此厚重大气。

文章落笔,幸泉用看似调侃的语调,从石家庄人没有恋土情结和不自信写起,慢慢把你引到对石家庄的热爱,并且终生要为之效力这一情怀之中,最终形成了对石家庄的一种大爱的家乡情结。

从现代到历史,从地理到方言,因为她是中学生,所以又自然谈到中考高考,从大到小从高到低,多维度多角度地全面向读者展示着石家庄。笔调轻松随意,意念却收放自如,恰如放飞的风筝,随风飞飘,却始终一手掌握。深沉之中不乏激昂。

最后,她这样写:“最感恩庄的是它带给我无数小确幸,从小教会我如何热爱生活,怪不得庄在几次全国幸福指数城市排名中总是名列前茅。”

生活在庄里,踏踏实实地热爱着,多么朴实而真诚。对于家乡,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曾产生过“逃离”。许多家长更是对逃离不遗余力,拼命地帮助孩子去美洲,去澳洲,最起码也是北上广深。

或许我们逃离是为了回归,但总不免在诉说着庄里的种种不足,这里土气,这里干巴,这里有雾霾……鲜有人像潘幸泉一样坦然说,我生活在这里,很舒服,愿意留在这里,守护她,让她变得更美好。

恩格斯说过:“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土地都漠不关心,也就很难想象他会对国家乃至人类怀有爱心和责任心。即便是一个孩子,“儿不嫌母丑”亦是珍贵,如此真挚家国情怀,足让母亲们欣慰、动容。

幸泉也曾经对这篇文章有过回顾,她这样说:“有个学妹看到此文后专门过来找我聊,说她第一次对家乡类的文章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我俩聊了很多关于我们记忆中的石家庄,比如城中村,有点置身于时代交界处的错乱感;比如院子里的小伙伴,还有一棵漂亮的石榴树;比如不管哪里的孩子都愿意向太行山奔跑,对温柔的夕阳有莫名其妙的崇拜。自那篇后我更多将视野放在各地的人文环境、情怀上,后来的《一条无所谓的街道》就是基于对周围平凡事物的情怀上创作的。自认为这篇文章有些灵性,我想应该将这种灵性称为‘戏谑的厚重感’……”

在她之后创作的《一条无所谓的街道》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更为温柔细腻的描述,阳光下,扎着金灿灿马尾辫的姑娘,白净净的腼腆的大男孩,粮油店的“社交狗”大黄与小黑,人间烟火里的林林总总,都被幸泉收拢在“创作原乡”的一条河流里,让爱绵绵流淌。

她肯定地说:“文章的结尾一段,我很直白地表示这里——一条无所谓的街道,以及周边一切我熟知的土地就是我的创作原乡,是笔者温馨的私心和偏爱。文章里写到许多可爱的人,其中我最想写到的还是那个悲伤而善良的姑娘。她是这条街道不够光明的星星,那她仍值得被爱。”

通观幸泉的文字和她的生活,写满坚定与光明。

“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真正‘糟糕’的东西”,内心强大的幸泉拿起笔来,“当怀着感恩之心面对世界,我就该写作了。写作时的我无坚不摧,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太阳与幸福,崇拜光明、哀怜黑暗,这已经融入我的骨肉之中。”

读到她这段文字时,不禁想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一次发言中,曾说的一句话:“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人生、敲打心扉、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

对于文学,幸泉已是本能与本分。这真是引人羡慕的。看着一株禾苗的迅速成长,我们也快乐而幸福着,祝愿幸泉学习进步,在文学这块精神的高地上奋勇登攀,让人生风景,愈发靓丽。

修改完此文,忽然想到今天是母亲节。庆幸幸泉有个倾情培养她的好妈妈,她也为石家庄文学花园里默默奉献着芬芳,在这里,送上真诚的祝福和感谢。

作者为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

2020年5月10日于石家庄

后记

2019年8月9日,央视少儿频道《中国少年说》在北京录制,幸泉作为优秀少年作家接受了节目组的邀请。10分钟的演讲后,主持人郑子可开始访谈:“请问你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幸泉回答:“我想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

录完节目回宾馆的路上,我和幸泉讨论起什么是“有影响力”。她很认真地强调自己的观点:“有影响力,是指我的文章不能无病呻吟,不能让人读后就马上忽略,必须是能触动读者心灵、催人思考、让个人行为乃至社会风气有所改观的文字。”

《善良就像蒲公英》发表后,很多读者开始加入我们的爱心行动,中秋之夜也到石家庄市少保中心当“中秋姐姐”“中秋妈妈”,目前这个项目已被省会文明办列为品牌公益项目向全社会推广。

《街上流行红马甲》引领了省会中小学生周六清晨“为环卫工人送上一杯热豆浆”的热潮,更多同学开始关注、关爱身边的环卫工人,有的春节前为“环卫工人春晚”表演节目,还有的在学雷锋日为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清洁工师傅送上一条毛巾表达感恩。
《我与写作的故事》在《中国少年作家》《语文报》发表后,全国各地的很多家长想方设法通过编辑索要我的联系方式,申请添加微信,希望自家孩子也可以拥有和幸泉一样的三观,从小铺就大爱精神底色。

第17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颁奖盛典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著名作家张之路等导师台下就坐,幸泉代表全国获奖选手发言,《我们的文学》打动了全场评委及获奖师生,她还向全国文学少年发出倡议:向中国文坛和世界文坛表达敬意和向往,未来的文学画卷,将由我们描摹;时代的智慧结晶,将由我们凝练。某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赛志愿者会后找到我,她表示非常赞同和欣赏幸泉的文学观!她的毕业论文就要探究这个课题。

高三的学姐写信告诉幸泉,读了《我所坚持着的》,使她对人性善恶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她说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会执着地坚守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善意。

《肩上有整个未来》是疫情期间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网上升旗“国旗下的演讲”,石家庄二中公众号、河北省教育厅网、全国大学生新闻一发布后点赞无数。有位著名律师感叹:这才是当代中学生应有的世界观,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啊!

幸泉中考被石家庄二中自主招生录取,当初的自荐材料封面上写着“坚持引领公益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入学前她是这样承诺的,入学后她不折不扣地照做了。

……

《中国中学生报》2019国庆专刊“先锋”栏目以《有爱心的文学少女》记述了幸泉的文学之路;

《河北日报》赞美她《传递一份青春正能量》;

《中学时代》2019第4期、12期以她为封面人物,“时代少年”栏目发表题为《潘幸泉在公益中学会写作》的文章;

《河北经济日报》报道题目是《16岁小作家的多彩生活》;

《河北广电报·家周刊》做了《小小少年大角色》专访;

《燕赵晚报》首席记者安迪倾情书写了《从晚报资深小记者到河北首批新时代好少年》专题报道。

去年初冬,白烨老师到河北师大文学院做了一场“中国当代文学漫谈”,我听完讲座后和白老师聊天,他对我和身边的郭宝亮教授说,幸泉很优秀,感悟力表现力很好,对文学价值的探究很有见地,演讲非常棒!好好培养吧!

听着白老师的肯定,我的育儿方向更加明确了,我常在朋友圈里发这样的文字来鼓励自己: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孝庄扶孙,今有泉妈为家育儿,为国育才,倾情培养出将来的一位人民好作家!

潘幸泉妈妈:柳建芬

2020年3月于石家庄

潘幸泉

当怀着感恩之心面对世界

我就该写作了

写作时的我无坚不摧

我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太阳与幸福

崇拜光明 哀怜黑暗

这已经融入我的骨肉之中

温文典雅一少年,

笔下耕出精神田。

在此祝贺潘幸泉同学第四本作品集的诞生,

希望她在文学的道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分享: